性格決定命運。張學良的口述歷史後來給一對供職於歌大圖書館館員和東亞所講師的一對姐妹做得四不像,錯漏百出,傳主的性格起了決定性的力量。早在1989年張唐兩人透過劉紹唐和郭冠英居間聯繫首晤於台北,兩人初見不免惺惺相惜一番,照唐德剛的說法是自己在課堂上講了一輩子張學良今日得見本尊,又說張學良讀過了唐主持的《李宗仁回 憶錄》,很想有這樣一個假史家之手秉筆一抒自己半世紀塊壘的機會。
隔行如隔山。少帥以為「寫一部回憶錄,我講你寫,有什麼天大的了不起呢?」這是史家和非史家的認知不同,也種下後來唐德剛果然只是起個頭,復透過黎安友轉由哥大中國口述歷史部接手的遠因。
看人挑擔不吃力。唐德剛拿李宗仁張學良兩人相比比得有趣,李宗仁一刀一槍從李排長幹起,張學良是甫出軍校就帥袍加身的將星,則不免眼高手低,看事不難,不難則失之輕率。
為德不卒,西安事變難道不也是這樣嗎?也不差再多添一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